近年來,面對城區32.6%的人口老齡化率,吉林市堅持系統謀劃,扎實做好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基本服務保障,積極打造“兜底型、普惠型、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有效助力社會化養老產業發展,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午時分,在昌邑區新華街道東廠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社區食堂內,廚師們正忙著烹飪菜肴,前來用餐的老人有序排隊等候。據了解,每天中午都有眾多老人到這里用餐,老人們說,這里的午餐可口、健康。
作為吉林市首個社區食堂,東廠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附近的居民、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著午餐服務。為了迎合老年人口味,他們每周都會征求老人意見,調整菜單、搭配小菜。
聚焦老年人就餐實際需求,吉林市以普惠性、多樣化為發展方向,堅持政府引導、保障基本、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穩步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目前已經建設示范項目70個,預計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均衡的老年助餐體系。
今年,吉林市加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力度,用于支持公辦養老機構改造、養老服務補貼、居家社區養老等項目。目前,吉林市共有養老機構367家,床位3.4萬張,機構養老床位供給充足。
吉林市還持續提升基本養老服務能力。推動建設以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支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依托、社區服務站為基礎的分層分類、可持續運行的養老服務三級網絡,今年覆蓋率達到30%,2025年基本實現全覆蓋,逐步打造具有吉林市特色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在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方面,吉林市深化改革創新,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引入社會優質資源,精準對接供需,重點解決老年人養老、醫療等方面問題,實現“一網通查、一網通辦”。發展“定制化”養老服務,今年已經有10個社區開展試點,通過信息化平臺,引入專業化隊伍,將助餐、助醫、助潔、助急、助行、日間照料、文化娛樂、老年大學等帶進社區,開展“溫情”照護、“親情”陪伴,及時靶向輸送服務資源,讓老年人在家中獲得更好的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