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3月27日,《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省人社廳副廳長黃一杰女士、省生態環境廳保護督查專員李偉華先生、省住建廳副廳長程博先生、省交通廳副廳長羅立翔先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立群先生繼續為大家介紹《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基本情況,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3月27日,《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省人社廳副廳長黃一杰女士、省生態環境廳保護督查專員李偉華先生、省住建廳副廳長程博先生、省交通廳副廳長羅立翔先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立群先生繼續為大家介紹《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基本情況,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 賈鵬鋒: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們介紹了《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基本情況。由于《重點行動方案》涉及部門較多,所以今天繼續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為大家解答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們邀請省人社廳副廳長黃一杰女士、省生態環境廳保護督查專員李偉華先生、省住建廳副廳長程博先生、省交通廳副廳長羅立翔先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立群先生,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請各媒體對新聞發布會的內容給予充分關注和深入報道。
我們今天直接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先介紹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中國新聞社記者:當前聯合驗收簡化程序備受關注,請詳細談談如何具體提高驗收效率,助力項目早竣工、早投入使用、早達產嗎?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就該制度改革將采取哪些舉措?預期效果將如何?
省住建廳副廳長 程博:
隨著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程建設項目驗收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管理需求與效率挑戰,驗收時間過長已成為部分項目早投入、早達產的制約因素。為滿足多元化市場要求和高效管理需要,我們擬對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制度進行改革,旨在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為企業減負。改革中包含“按需驗”“限時驗”“單獨驗”等新舉措。
按需驗:建設單位可依據項目實際情況和需求,自主選擇申報事項組合,減少不必要的流程環節,加快推進驗收節奏,為建設項目早投入使用減少時間、節約成本。限時驗:明確規定驗收辦理時限,促使各事關單位提高工作效率,確保驗收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讓企業能合理安排后續生產經營計劃,增強對項目進度的科學安排。單獨驗:針對特定項目或單項工程,在滿足相關條件下可單獨進行驗收,解決部分項目因整體未完工,但部分已具備使用功能而無法驗收的問題,通過單獨驗收使項目提前投入使用,提前發揮項目效益。
以上舉措,能夠有效壓縮整體驗收時長,確保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同時為適應上述改革,省住建廳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優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的實施意見》,明確工程建設項目“自選式”聯合驗收的模式,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解決制約驗收的瓶頸問題。
此次改革預計將帶來的預期效果:一是提升驗收效率。打破傳統驗收模式,通過“按需驗”“限時驗”“單獨驗”等驗收方式,使驗收事項按需推進,大幅縮短驗收時間。二是增加企業便利。給予企業更多自主選擇權,可根據工程進度,自主選擇驗收事項和時間,提高辦事效率。三是降低企業成本。簡化申報材料、優化審批流程,減少企業人力、物力等財力成本。四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和協同能力,打造更優質便企利企的營商服務,吸引更多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吉林日報記者: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出臺的營商環境改革舉措中,針對產業園區具體有哪些政策,請詳細介紹一下。
省生態環境廳保護督查專員 李偉華: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的基礎工程,省生態環境廳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工作要求,以協同推動產業園區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施優化營商環境重點行動,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產業園區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為引領產業園區集約、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園區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提供更加高效、精準、務實的環境要素保障,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中,從依法完成規劃環評編制、配套環境基礎設施完備、環境管理和風險防控體系健全、區域環境質量穩定達標四個維度綜合評估,選取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8個產業園區作為第一批聯動試點園區,開展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試點改革工作。
產業園區環評試點改革通過政策協同融合的“加法”和項目環評審批的“減法”,雙輪驅動構建“放管服”結合的新型環境管理機制。一是強化制度協同做加法,釋放綠色發展動能。整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產業園區發展“明底線、劃邊框”,規劃環評為園區發展“定方向、優布局”,一園區一清單形成園區產業準入索引,為園區招商引資提供了清晰的產業定位,促進符合園區發展的高附加值、低污染項目聚集,推動園區產業鏈綠色升級。二是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做減法,精準釋放政策紅利。對園區在項目環評審批上,推行三個“一批”。“打捆”一批。對試點園區內家具制造、文教娛樂用品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等九類報告表項目,實施同類項目編制一本環評報告進行“打捆”審批的做法,極大的節約了企業的成本。“豁免”一批。針對試點園區內城市道路、管網管廊等五類建設項目豁免辦理備案手續,項目落地實現了“拎包投產”。“簡化”一批。針對排污強度低的項目,在環評審批時免于提交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說明,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和流程。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對《吉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5年重點行動方案》進一步細化和實化,以“放得活、管得住”為核心,推動產業園區環評改革從“試點突破”到“全域推廣”,實現產業園區環評改革從“小切口”向“大縱深”發展,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企業項目高效落地提供環評要素保障,為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持續貢獻環保力量。
吉祥新聞記者:圍繞我省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省人社廳在強化人才政策支撐、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將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省人社廳副廳長 黃一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省人社廳以“人才優先、服務發展”為理念,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政策體系,強化人才政策支撐,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人才動能。
一是“筑體系”與“激活力”并重。“評價準,則人才聚;標準明,則活力增。”針對企業人才評價標準模糊、機制僵化等問題,省人社廳率先構建企業人才分類認定標準體系,完成近萬名人才定級評價,賦予一汽集團等中直企業人才分類定級自主評價權。下一步,我們將探索設立企業引才特設崗,創新企業人才分類定級評定方式,進一步提升企業重要崗位的引才留才吸引力,全力破解企業用才“水土不服”難題。
二是“搭舞臺”與“樹品牌”并行。我們堅持“既要鋪路搭臺,更要鼓勁撐腰”,連續20年資助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累計資助1221人次,總額超2.3億元。未來我們將升級“吉聚人才”政策包,圍繞重點及新興產業,謀劃建立產業人才庫,精準匯聚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實現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為構建體現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人才支撐。
三是“授權限”與“優生態”并舉。全省目前累計已有305家企業擁有職稱評審自主權,630個工種的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稱互認渠道得以貫通。但“放權不是終點,賦能方見真章”。下步,我們將繼續加大企業職稱評審放權力度,全面推行“新八級工”制度,完善技能競賽體系,擴大省級評選向民營企業傾斜比例,打造“吉林工匠”“首席技師工作室”等品牌矩陣,構建全周期激勵閉環。
四是“強根基”與“促轉型”并進。緊扣先進制造業需求,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已累計培訓21.37萬人次,建立“賽評獎用”培養機制。未來將聚焦新賽道,深入推進“1+N”模式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體系建設。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職業技能培訓行動、技能強企行動,開展康養托育、冰雪旅游、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行業領域技能培訓,以技能人才“強基工程”筑牢產業轉型根基。
五是“信息化”與“全覆蓋”并施。搭建一體化人才服務平臺,加速人才服務“觸網”,讓人才服務業務“全程網辦”,簡化辦事流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人才服務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力度,始終錨定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目標,以“政策創新”破題、“服務升級”解題、“生態優化”答題,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
吉林新聞聯播記者:我省農村物流發展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推動農村物流服務模式創新改革還要采取哪些舉措?
省交通廳副廳長 羅立翔:
吉林是農業大省、農村運輸需求旺盛。長期以來,我省農村物流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物流站場覆蓋率低,網點設施不健全,“派送難、效益低、不持續”等問題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我省堅持問題導向,加快發展農村物流,推動提升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十四五”期間,全省39個縣級客運站完成“客貨郵”升級改造,565個鄉鎮建成鄉鎮運輸服務站,7319個建制村建成農村物流服務點,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達到80%。2021年以來,依托三級農村物流網絡累計運輸貨物近3億件,貨物價值近330億元,運出農副產品1700萬件,有效滿足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農村物流服務需求,打通農村物流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交商郵農旅供”一體化融合發展。一是整合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利用客運站、電商服務站、郵政網點、村鎮供銷服務點等打造“多站合一”的服務站點,2025年,將新建農村物流服務網點2000個,實現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全覆蓋,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運輸服務新模式,讓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寄收快遞、網購消費、直播帶貨,享受便利,帶動創收。二是整合農村運力資源。積極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利用客運班車運輸快遞及生產生活物資;開展定時、定點、定線的“貨運班車”服務,發展農村郵件快件共同配送、循環配送等模式,進一步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時效,讓農民群眾收發快遞費用更低、速度更快。三是整合交通與農村產業發展資源。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優勢,推動交通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廣“客貨郵+農產品進城”“客貨郵+文旅”等模式,積極推動電子商務進村入戶,通過前端直播帶貨、網上開店等方式促進農產品上行,增加企業與農民收入。支持旅游資源豐富地區的客運企業與景區景點開展合作,在縣級客運站、高鐵站、機場等交通樞紐開通直達景區景點的旅游專線,為游客提供出行便利,帶動地方旅游產業發展。
總之,我們將持續創新農村物流服務模式,推動服務提質擴面,構建集約高效可持續的農村運輸服務體系,更好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服務支撐。
中國吉林網記者:我們看到開發區助企幫扶改革作為今年全省營商環境建設的專項改革任務之一,重點要推動“助企服務港”建設。請問這項改革舉措的提出主要基于哪些考慮?
省商務廳副廳長 王立群: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開發區改革創新,于去年6月印發改革方案,由省商務廳牽頭組織推進,目前,在人事薪酬制度、剝離社會管理職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強化要素保障等重點領域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在全省開發區建設“助企服務港”,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有效載體,是推動開發區營商環境建設的創新舉措。
我們將研究制定全省開發區“助企服務港”建設方案,總體思路是:緊扣一個目標,強化四個堅持。一個目標就是緊扣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主戰場”地位和作用。“四個堅持”就是:堅持統籌規劃,分級聯動。各地區結合產業特色,構建“1+N”服務網絡,實現省市縣三級服務協同。堅持需求導向,精準施策。以企業生命周期為主線,聚焦政策兌現、審批代辦、要素保障、創新賦能等核心需求,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包。堅持數字賦能,高效協同。依托AI人工智能,探索打造全省開發區助企服務平臺,高效整合政策、審批、金融、人才等資源,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堅持閉環管理,長效保障。完善全流程領辦代辦服務機制,提供“保姆式”服務,在企業身邊解決問題和訴求,讓小事不出廠、大事不出港。
下一步,我們將在10個開發區建設首批“助企服務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2026年在全省范圍內鋪開,打造“一港一特色”服務品牌,力爭用三年時間全覆蓋,實現審批服務零跑腿、惠企政策零死角、要素保障零距離、企業訴求零積壓,全面優化開發區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