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新突破。
一、全省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學思想、落責任,黨的領導全面加強。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法治政府建設始終,著力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推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以學為重,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持續強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吉林省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4—2027年)》,部署開展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以責為本,堅決貫徹省委決策部署,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主要負責人全面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謀劃、靠前指揮,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定期部署推進、抓實抓好。以創為引,持續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命名第二批吉林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8個、示范項目4個,在全省推廣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典型經驗和案例,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形成爭先突破格局。以督為要,拓展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協作配合機制,將法治建設有關情況納入省委巡視范圍,開展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中期評估,其中法治政府建設任務完成率74.14%。
(二)抓改革、優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法治內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確保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優環境,打造高效便利政務環境、公平公正法治環境、利企惠企市場環境、保障有力要素環境“四個工程”,細化重點任務182項。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非禁即入”制度,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地方性標準。促發展,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實施意見,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61.9萬戶。開展“服務企業月”等活動,制定“為企業辦實事清單”,建立法律服務團隊329個,調解涉企糾紛2.2萬余件。轉職能,科學部署機構改革,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在964個鄉鎮(街道)部署全省一體化全流程審批系統,全省8.1萬項政務服務實現全程網辦,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快審批,持續深化“證照分離”“證照一碼通”改革,快速辦理證照3589戶,平均辦理時間壓縮9天以上。在41個領域推行經營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惠及經營主體300余萬戶。
(三)謀發展、強規制,行政決策日益精準。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筑牢改革發展穩定制度基礎,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不斷提升。注重科學決策,完善立法工作機制,聚焦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推進“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實踐,完成《吉林省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等7部地方性法規、3部省政府規章的立法審查工作,清理政府規章35部、行政規范性文件1400余件。注重民主決策,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轉辦省人大代表建議189件、省政協提案485件,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2件、全國政協提案6件。注重依法決策,修訂《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制定出臺《吉林省重大行政決策過程記錄和材料歸檔管理辦法》,省政府法律顧問出具法律咨詢意見書179件,累計事前審核(查)行政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和其他法律事務253件。
(四)轉方式、善監管,行政執法更加規范。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斷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行政執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改革,下放行政處罰權56項,全面推行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改革,4.6萬余項行政檢查執法事項、2859個監管機構、6.9萬名行政檢查執法人員納入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管理。創新方式,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結合,部署開展行政執法“宜企行動”,修訂吉林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規范。2023年,全省共完成部門聯合檢查任務3252個,聯合抽查比例達42.01%。強化監督,健全“一案三書”工作機制,梳理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6560項。開展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完善制度機制266項。推進行政執法領域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梳理問題線索1448條,整改率100%。
(五)防風險、解糾紛,護航效能不斷提高。堅持將法治政府建設貫穿到基層治理各領域各環節,依法預防風險、調解矛盾,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社會環境。堅持底線思維,修訂省級應急預案5項,完善應急響應流程,印發《吉林省社會應急力量參與重特大災害事故搶險救援現場管理工作方案》,開展省級應急演練17次,依法預防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堅持刀刃向內,扎實推進行政復議質量提升年活動,2023年,全省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034件,同比增長82.37%,直接糾錯率9.93%,復議后提起訴訟案件比例由2022年21.56%下降至2023年的13.21%。堅持定分止爭,持續鞏固提升行政爭議化解工作成效,2023年全省受理訴前行政爭議1967件,化解1702件,化解率86.53%,同比增長7.04個百分點。全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保持100%,行政機關一審行政訴訟案件敗訴率12.03%,同比下降11.63個百分點,低于去年全國均值6.88個百分點。
(六)強約束、樹意識,權力運行愈發透明。堅持以民為本,健全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主動落實政務公開,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加大監督合力,健全行政權力制約監督體系,依法規范政府督查行為,自2018年開展統籌規范督查檢查事項以來,省級督查檢查事項從108項逐年遞減至15項,壓縮比例達86.11%。2023年,全省各級行政機關辦理司法建議748件、檢察建議2453件;省長公開電話辦理群眾來電來信21.4萬件。加強政務公開,依法依規辦理省政府本級依申請公開155件,答復率100%。深入落實政策直達機制,精準推送直達政策核心條款1411條,瀏覽量超1.3億次。加速數據共享,深入開展全省數據共享應用百千工程,數據交換共享突破4500億條次。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CA數字證書全省互認和免費辦理,實現“一地辦理,處處通用”,年減輕企業負擔億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年來,我省法治政府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黨的要求和人民期盼的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仍有差距,主要表現在:法治政府建設不夠均衡,個別地區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升;法治思維運用不夠充分,依法行政制度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基層法治力量不夠充足,法制審核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智慧法治建設不夠高效,數字化信息化應用水平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壓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督促各級領導干部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更好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引領作用。注重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的實際執行,運用法治督察與示范創建“兩手抓”做法,進一步拉緊法治政府建設責任鏈條,激發各級政府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內生動力。
(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暢通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渠道,健全立法征求公眾意見和采納反饋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政策紅利、法治紅利。持續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逐步健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決貫徹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不斷強化個案監督糾錯,倒逼依法行政走深走實。? ??
(三)著力破解制約基層的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基層法治能力建設。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推動執法力量下沉,抓好執法能力培訓,全面提升基層一線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健全行政處罰權事項定期評估、動態調整機制,統籌各部門執法力量,推動執法監管融合發力,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聯動響應。織密“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體系,優化普法宣傳方式方法,增強普法宣傳的滲透力、感染力。
(四)推動法治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法治政府建設質效。持續推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強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應用,健全工作機制,破除部門之間數據壁壘,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數字化水平。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開展政務服務碼試點工作,更大力度推行“不見面審批”“一網通辦”等模式,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智慧化、集成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