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
——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扎實成效
高質量發展,一定是綠色發展。
全會指出,要聚焦鞏固拓展生態優勢,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扎實成效。
一年來,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會對‘綠色低碳發展’作出具體部署,為明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明晰了方向、劃清了重點。”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旗威表示,“我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全力以赴為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
全會提出,要更好兌現生態價值,打造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等“生態+”產業,不斷把良好生態資源變成吸引力、競爭力和生產力。
撫松縣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不斷厚植綠色發展根基,走出了一條獨具長白山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撫松縣委書記曾釩勝說:“綠色發展是撫松發展的底色。撫松將把綠色產業發展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以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全縣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敦化市作為全省綠色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近年來,我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聚焦有效治污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強化污染源頭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在近兩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得分穩居全省前列。”敦化市委書記唐振生表示,下一步,敦化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推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落實大長白山生態保護利用機制專項部署,因地制宜發展人參、蜂蜜、堅果等森林健康食品產業、生態旅居康養產業和醫藥大健康產業,努力在吉林全面綠色轉型上作出更多敦化貢獻。(劉姍姍)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發展
當前,吉林產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
要突出科技創新“第一動力”,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發展,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新質生產力,全會明晰了我省下一步的發展路徑。
一年來,我省長白山、三江、吉光3個省實驗室掛牌運行。省屬高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省內科技成果轉化數量超過300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00億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100家。
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逐步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未來,我省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發展,深化有組織聚力攻堅機制,優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創新平臺面向企業和社會開放共享;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實施科技攻關任務,支持一汽集團、中車長客、長光衛星、吉林化纖等成長為科技領軍企業;強化人才支撐,打造一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學科,超前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急需的學科專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互選互派互認“科創專員”和“產業教授”,打通科學技術產業化通道。
“全會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其中一個主題,讓我們感到科技創新被擺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耀輝表示,下一步,省科協將按照全會要求,主動融入全省中心工作大局,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按照全會部署,吉林將會充分發揮特殊的科教人才優勢,破解科技和產業的深度融合難題,實現科技成果創新走向產業的升級突破。”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副院長武海濤表示,長春分院將會按照全會部署,進一步緊扣國家和吉林省發展戰略需求,圍繞新材料、新能源和現代農業等關鍵領域,發揮好駐省研究所的研發基地和聯系域外研發單位的橋梁作用,為加快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鄭玉鑫)
把提振消費擺上更加突出位置
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
如何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接下來,我省將有怎樣的舉措?
全會指出,要推動消費和投資同時發力,更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要把提振消費擺上更加突出位置。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提高投資效益。
消費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洪亮表示,提振消費政策必然是改革和刺激并重,中長期靠改革完善長效機制、釋放消費活力,短期要靠直接補貼政策,把潛在的消費需求充分激發出來。
李洪亮談到,明年國家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我省也要加大直接補貼力度,集中用于改善城鄉居民吃穿類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既讓更多消費者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又拉動消費實現穩定增長。下一步,省商務廳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深化、細化、實化商務工作,明確工作目標,完善具體舉措。全力以赴提振消費,著力擴大商品消費、著力激發農村消費、著力抓好服務消費、著力擴大消費新增量。
做大服務消費,打造更多新型消費熱點,全面激發消費信心活力。列目標、出實招,全會為我省提振消費提供了遵循。
“促消費,需要好產品。”通化市委書記孫簡表示,人參是通化的特色產品。促進人參消費,關鍵是要提供好品質的人參。近期,通化以林下山參為重點,正在探索“四好”人參路徑,即“好林+好種+好法+好品牌=好人參”。具體來說,是要用好長白山脈原始森林為人參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用最好的林、最好的土,配合最好的種子種植人參,并確保人參在生長過程沒有人工干預。
孫簡說,目前,通化正在加快數字和科技賦能進度,采用五位一體的數字化“好法”系統,綜合運用電子圍欄、視頻監控、衛星定位、數字溯源以及通化人參數字化平臺,將所有的數據上傳到平臺以后,由政府把關背書。此外,通化正在申請長白山通化人參地理標識,力求多措并舉,擦亮通化人參的金字招牌,促進人參消費。(陶連飛)
更加注重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除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
全會提出,更加注重城鄉融合發展,抓好糧食穩產保供,著力壯大縣域經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邊境村發展。
今年,我省聚焦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將糧食生產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系統謀劃,狠抓落實,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逐季節、逐環節壓茬推動落實,全方位、系統性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糧食總產量達到853.2億斤,單產連續三年居糧食主產省第一位,全國位次進一步鞏固。農產品加工業新達產項目314個,新增產值365億元。肉牛屠宰量實現翻番,由全國第十一位躍升至第五位。人參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梅花鹿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省“三農”工作的切入點。“我們將聚焦人參產業亟需解決的關鍵核心問題,依托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與科企、科研人才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助力吉林長白山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所長孫長偉說。
“三農”向好,底盤夯實,全局主動。“我們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穿于朝陽村發展全過程,通過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體村民共同奮斗,并將群眾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為村民提供就業創業平臺。”遼源市東遼縣安石鎮朝陽村黨總支書記韓麗表示,明年,朝陽村將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社會治理為保障,以人才培養為支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閆虹瑾)
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問題事關千家萬戶,與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關。明年,我省如何進一步扎實保障與改善民生?全會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要積極回應群眾呼聲期盼,抓好辦成各項民生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明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4萬人。全會指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有關方面要深入高校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拿出真金白銀舉措,激勵高校畢業生留吉就業創業。
“全會高度重視就業問題,為我們明年的工作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白城市洮北區就業服務局副局長于硯華表示,自己作為求職者的“娘家人”,將以此次全會為契機,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上下功夫,積極主動開展政策落實、就業援助、職業指導、崗位收集、人才一對一服務等工作。持續開展送崗位送政策送信息進社區、進校園等專項促就業行動,促進人才留吉就業創業,為我省廣大求職者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貢獻力量。
社會保障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安全網”。針對我省社會事業發展,全會指出,持續提高教育、醫療、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群眾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吉林市豐滿區紅旗街道田園社區黨支部書記薛曉婉認為,社區是民生的前線和“火線”,做好社區工作,百姓民生福祉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全會就明年我省社會事業發展布置了目標任務,為全省人民群眾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薛曉婉表示,吉林市田園社區老年人數量眾多,抓好“一老一小”事業,社區嵌入式居家養老工作的全面推進,真正讓老人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在家門口得到滿足。(何澤溟)